女性更容易醉酒?背后有更多惊人的真相
女性更容易醉酒?背后有更多惊人的女性真相
2025-07-18 18:56:54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惠小东 责任编辑:惠小东 2025年07月18日 18:56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女性更容易醉酒”,这种“刻板印象”你听过吗?很多人认为是更容更多女性故作娇羞,不过,易醉庆阳市某某企业管理咨询销售部从生理学的酒背惊人角度来说,这还真不算啥刻板印象——男女对酒精的女性代谢机制真的存在生理性差异。
酒精进入体内后,更容更多肝中的易醉乙醇脱氢酶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而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酒背惊人作用下,转变为乙酸,女性最后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更容更多
男性的易醉胃黏膜和肝脏中均有乙醛脱氢酶,女性非但胃黏膜中几乎没有乙醛脱氢酶,酒背惊人肝脏中的女性乙醛脱氢酶含量也比男性少。这样的更容更多庆阳市某某企业管理咨询销售部差异就意味着,身高体重和年龄相仿的易醉男性和女性在摄入同等量的酒精后,女性对酒精的代谢就更慢。也就是说,女性更容易醉酒。
其实,像这样因两性生理差异造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醉酒”这件小事上,生活中藏着不少这样的情况。最扎心的是,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医疗健康领域,女性始终像个“透明人”:
就说最常见的药物代谢吧——男女对同一种药的吸收、代谢速度可能大不同,可翻遍药盒上的说明书,几乎找不到专门针对性别的剂量说明;再看药物临床试验,性别分析的数据也是少得可怜。
女性的身体反应、用药风险长期被“模糊处理”,这种研究缺口,应该引发医学界和全社会的重视。
从酒精代谢到药物代谢
那些消失的女性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女性体内醛脱氢酶含量更低并非只是提示医生女性更容易出现酒精中毒或醉酒后的相关损伤,因为醛脱氢酶的存在,不只与酒精代谢有关。
目前我们已经发现,许多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均与醛脱氢酶有关,换句话说,这类药物在两性体内的代谢过程也是有差异的。可是,大家如果回忆一下自己看过的药品说明书,有多少提示男女使用的剂量应该有差异了?
通常来说,当我们提及男女有别时,在生物学层面往往仅指两性之间的生殖系统有区别,但事实上,两性之间生理功能、代谢机制方面的区别也远远要比我们以为的大得多。
不难想象的是,这样的区别会给女性带来不少潜在的风险,因为整个医学系统,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以男性为模型构建的。
曾有机构在2001年发布调查报告称,1997年至 2001年从市场召回的10种处方药物中,有8种对女性构成了更大的健康风险,这其中有一部分导致了服药者的心源性猝死。
除了酶学指标而外,两性之间的代谢差异还跟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代谢药物的过程也有区别,这就导致了有些重要药物的血药浓度在一个月的某些天会降低到一个危险的水平,比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是需要病人长期规律服用以预防癫痫的发作,女性经常会在激素水平波动的时候出现突破性的癫痫发作,这会导致跌倒或交通事故。
还有些药物会影响口服避孕药的效果,结果在医生与病人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导致服药者出现了计划外的怀孕。(美国育龄期的女性有17%使用口服避孕药,使用避孕套者仅有10%。)
药物试验里
只有少量的性别分析
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奇怪,不是说药物在上市之前有严谨的评估流程么?为什么没有在这些药物正式上市之前就提前发现这些风险呢?
目前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示,男女之间至少存在40%的差异,可遗憾的是,在新药申请中居然只有不到10%包含了性别分析。也就是说,主流的试药流程都忽略了性别差异。
很多药物在动物试验阶段,就主要以雄性动物为主,在人体试验阶段,多数也是以男性志愿者为主,而最后通过这样的流程得出来的结论(比如药物说明书)却往往是男女通用的。
根据美国FDA最新的报告,女性在I期临床试验中的比例,依然只有30%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因为在试验阶段就纳入女性的话,会导致流程更烦琐,成本更高,比如要监测女性的激素水平及是否妊娠。
虽说这样的业内习惯有保护女性的考量(目的是使女性避免在新药测试阶段就受到伤害),可在客观上造成了女性困境,会使她们在医疗系统中遇到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疾病的表现
两性也不一样
除了用药风险之外,很多疾病在男女之间也有不同的表现(这里指的当然不是卵巢癌或前列腺癌之类的)。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在两性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更重要的是,看似相同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也不同。
比如心脏骤停在两性身上就有不同的表现。男性心脏骤停更可能的表现是室颤,而女性心脏骤停则更多表现为心跳的完全停止,即无脉电活动。
大家在影视剧上都见过抢救心跳骤停的病人使用那个除颤仪吧?那么问题来了,除颤仪只在出现室颤的时候才起作用,如果心脏表现为无脉性电活动,心电图将呈一条直线,这种情况是不能除颤的(虽然影视剧里经常表现病人经除颤以后心电由一条直线而变得产生搏动),这就给女性的心脏骤停抢救带来了很多困难。
另外,既往文献提示,男女在发生心脏骤停后的抢救成功率不同,还有一个原因是女性更不容易获得有效的心脏按压,因为施救者会顾忌触碰到女性的胸部。
前不久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湖南衡阳一女子因心跳呼吸骤停倒地昏厥,路过男子及时上前心肺复苏,却被个别人指责为袭胸。
从医学的历史上来看,人类似乎有自我完善的倾向,因此,乐观一点估计的话,已经发现的问题,最终肯定能得到解决,进步是一定会发生的,但这个过程也注定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无数的案例表明,人类只有靠灾难和悲剧才能学乖,在性别问题上,很可能人类该付出的代价一点儿都少不了。
作者丨李清晨 哈尔滨儿童医院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健康·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娱乐)
-
2025年9月30日下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中国侨联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王灵桂同志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 ...[详细]
-
“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走入现实!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多吃这2种水果有助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研究发现:多吃这2种水果降低高血压死亡风险2024年,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机构 ...[详细]
-
F1迈阿密大奖赛:诺里斯生涯首夺分站赛冠军,周冠宇第14名完赛
5月6日,F1迈阿密大奖赛正赛进行。兰多-诺里斯在自己的第110场F1赛事当中,收获了个人首座分站赛冠军,他成为了F1历史上第114位获得分站赛冠军的车手。中国车手周冠宇以第14名的成绩完成比赛。比赛 ...[详细]
-
为何沿海地区居民也要补碘?2024-05-10 10:43:33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李岩 ...[详细]
-
证券时报记者 裴利瑞 9月以来,A股市场风云变幻,此前由AI算力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固态电池、机器人、有色金属、游戏等板块轮番登场,市场轮动明显加速。 在热点频繁切换的背景下,部分公募基金出 ...[详细]
-
春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有打喷嚏、鼻塞、鼻痒、清涕如水,在温暖的环境下常可缓解,遇冷易加重。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医师李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敏性鼻炎容易反复发作,难以痊愈, ...[详细]
-
“咳嗽要咳一百天?”“这不是小孩的病吗?”“百日咳听起来很可怕。”近日,百日咳相关话题频登热搜,不少网友在留言中充满担忧。百日咳如何确诊?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科学看待它的“卷土重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 ...[详细]
-
日前,车质网从一汽红旗官方获悉,红旗HS7参数丨图片) PHEV将于6月中下旬上市。新车于2024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外观延续了燃油版车型的设计,动力部分搭载由2.0L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 ...[详细]
-
来源:直播吧 直播吧9月29日讯 今天凌晨,十人AC米兰2-1战胜那不勒斯,托莫里在赛后接受了媒体采访。 托莫里说道:“主帅要求我们像一支团队那样去防守,不仅仅是后卫或中场,而是全员协同。关键 ...[详细]
-
2024年5月16-17日,天津家居设计周系列活动将与中国家博会天津)同期展开。届时,国内外设计界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和设计师将齐聚一堂,围绕设计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前沿设计理念和创新实践 ...[详细]